雪霸國家公園雪山登山口服務時間調整評估之研究(註1)
黃有傑(註2)、張桂嘉(註3)、羅紹麟(註4)
摘 要
雪霸國家公園雪山登山口以24小時開放遊客入園,雖方便登山遊客之行動,卻同時造成部份管理及遊客安全維護上之問題。此外,申請入山入園採用郵寄或網路兩種方式進行,而申請入園的網頁設計如何調整修正,方能更符合申請之便利性及方便管理的目標。本研究對限制管理、網頁設計與申請入園之相關程序及方法等相關議題,探尋遊客與專家學者的意見,利用專家深度訪談及模糊德爾菲法之方式來獲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建立出時間調整應考量因素及問項、申請入園程序與方法;遊客問卷的部份經分析結果,半數以上遊客同意時間調整的管理,且認為時間調整除可對「生態保育」、「遊憩承載量」、「登山安全」及「經營管理」上有正面助益外,亦不會對「遊憩體驗」造成負面影響;在申請程序及方法上,登山者較注重作業流程的透明化及候補機制的建立,並認為床位安排及申請日期的調整應可再做改善;較不認同的意見則是規定專業嚮導員隨行與抽籤決定申請的方式。
整體建議未來國家公園管理處可於周一至周四非假日期間,進行入園開放時間管制,時間以上午8時至下午5時止,周五後之假日期間,仍維持現階段24小時開放;至於申請入園的方式上,可逐步導向網路化並以繳交保證金的方式進行申請確認。
【關鍵詞】服務時間調整、限制管理、模糊德爾菲法
(註1)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研究期間受該處全力協助,特此致謝
(註2)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通訊作者 402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森林系
(註3)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生.
(註4)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名譽教授.
A Study of Service Time Adjustment on The Mt. Shei pass of the Shei-Pa National Park (1)
Huang You-Jei (2), Chang Kuei-Chia(3) , Lo Shaw-Lin (4)
Summary
The Mt. Shei pass of the Shei-Pa National Park opens 24hours for tourists at present. Although this policy is convenient to tourists, it causes som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and tourists’ safety hazards at the same time.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for entering the national park and mountains can easily be accomplished by mail or internet. In order to meet both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adjustments to be made on web design will be another issue. This research wants to find out the opinions of the tourists and specialists to provide the authority, as the references about limiting management, web design, and procedures of entrance application.
The result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more than half tourists agree to service time adjustment, and they agree it is not only positive affection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creation carry capacities, safety, and management, but make no negative affection of recreation experience. Moreover, tour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ir of process and candidacy in procedures of entrance application, and agreed that” bed number arrangement and date of application”, while disagree “the guide go with them” and “application by cast lots.
The integrated suggestion to is that service time adjustment limits from 8AM to 5PM every Monday to Thursday, open 24 hours on Friday and holidays. About the application for entering the national park, it can be operated via internet and paid deposit to confirm.
【Keywords】service time adjustment, limiting management, Fuzzy Delphi method.
(1).Shei-Pa National Park Study Report
(2).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Forestry, National Chung Shing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estry Department 250,Kuo Kuang Rd. Taichung 402,Taiwan,R.O.C
(3).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Forestry, National Chung Shing University.
(4).Emeritu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orestry, National Chung Shing University.
ㄧ、前 言
目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武陵地區雪山登山口及觀霧地區大霸登山口設置服務站,派駐管理站人員值勤管理,遊客住宿採用山屋登記。國家公園設立宗旨在於資源保育、教育研究及休閒遊憩,在實際執行時常會有相互抵觸的情形發生,但若能依據承載量有效管制遊客,將可兼顧自然保育及研究、遊憩的多重目標(林晏州,2003)[1];也因此制定適當的入山管制措施實在有其必要性。
網路時代民眾大多會採用網路申辦入園,雪霸國家公園網路入園申請系統係採用登入時的優先順序決定其入園資格,但考慮到部分民眾不熟悉申請入園系統,或因系統操作上之部份問題,導致延誤申辦甚至錯失取得入園資格,故本計畫將於遊客問卷中同時針對網路申請入園之網頁設計進行調查,以獲得民眾之反應及意見。基於上述,本研究有以下三項主要目標:
1.藉深度訪談及模糊德爾菲法,瞭解專家學者的意見。
2.依模糊德爾菲法之調查結果,進行遊客問卷的設計及調查工作,以取得遊客對雪山登山口開放入園時間調整意見。
3.比較不同的網路申請入園方式之優缺點,進行問卷設計並分析民眾之意見。
二、時間調整及入園管理
登山口時間調整及入園管理,本研究分別由以下4項來考慮:
(一)登山安全
進行時間調整於夜間管制將可避免夜間山難發生時搶救不易的問題,登山安全與山難事故息息相關,從事山林活動而發生意外事故,我們稱之為山難,山難的發生可以分為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兩種,大部分山難發生都以人為因素為主,伍玉龍(2005)[2]指出在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梁秘書長報告中,迷途失溫(36.65%)與墜崖事件(18.73%)占山難事件中的前兩位,其中也提到「高山病」案例有提昇的現象,另外以海拔高度(註5) 區分時,山難發生的比例以「高山」占57%為最多。由於睡眠不足導致體力下滑,更加容易導致高山病的發生,且高山病案例的提升是否因為無限制入園時間而有間接之影響;歐陽台生(2005)[3]在界定自然的危險因子時,亦曾提到步道崎嶇不平的路面很容易造成扭傷或跌倒,周邊的動、植物 (註6)亦有極大的危險,因此登山者本身的認知及事故處理能力便顯得相當的重要,而高山地區的山難救助機制亦為關鍵,故除了良好的山難救助機制外,進行時間調整將可避免夜間山探發生時搶救不易及降低高山症的問題。
無痕旅遊(Leave No Trace)是強調旅遊結束後不留下痕跡的登山觀念,其中一項提到了「將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郭育任,2005)[4]。火的使用在高山地區是相當被重視的行為,引火除了會在土地上留下痕跡傷害土壤外,用火不慎也易釀成森林火災;而夜間用火也會影響野生動物的作息,改變野生動物的行為。
( 註5). 海拔3000公尺以上為「高山」、3000-1000公尺為「中級山」、1000公尺以下為 「郊山」(伍玉龍,2005)
(註6).動物如虎頭蜂、蜈蚣、蛇等,植物則如咬人貓等(歐陽台生,2005)
( 二)遊憩承載量
登山活動最首當其衝的影響是對步道的破壞,由於高頻度的踐踏,改變土壤結構,土壤孔隙的改變影響容水率,易造成地表逕流及沖蝕溝。登山口的時間調整進行夜間管制可減少私自入園遊客的人數,利用夜間讓步道有復原的時間。台灣的山高坡陡、雨水充沛,地表沖蝕本就嚴重,若再加上過多的人為踐踏,不但會加速沖蝕,也會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楊秋霖,2005)[5]。林晏州(2003)對玉山國家公園步道遊憩承載量的評估調查中發現,高山步道的主要衝擊因素以遊客人數對植被覆蓋度減少率的影響最大,其次為步道邊坡,邊坡越陡其沖蝕量越大;而玉山的高山步道最適生態遊憩承載量為每年不超過16,962人為限,目前的遊客人數已超出最適量許多(註7) 。
在遊憩承載量的研究方面,賴明州(2000)[6]針對雪山步道進行調查,計算出其生態承載量每日以109人為限,例假日以218人為限,稀有生物繁殖期則以不超過每日65人為佳,皆低於設施承載量許多(每日296人);可見若以設施飽和做為人數限制,對當地的生態必有極大的傷害。綜合上述,適度的限制遊客人數以符合承載量,除可降低遊客對植被覆蓋度之影響,亦可減少人工設施的興建或設置,登山口的時間調整及夜間管制可減少私自入園遊客的人數,並提供夜間步道的復原。
(三)生態保護
合理的時間調整或盡量避免在夜間行進及活動,將可減低人為干擾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人類改變或破壞棲地,是動、植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內政部營建署,2002)[7];依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今日造成物種絕滅最主要的原因中,原始棲地被干擾或破壞占67%,因此保護生態的最佳方法應以保護棲地為主(林務局網站)[8]。台灣的哺乳類動物大多屬於夜行性(nocturnal)或於清晨傍晚時出沒為晨昏型動物,大多數的兩生類、爬蟲類及鳥類中的鴟鴞科或蛾類都是屬於夜行性,高海拔的夜性行性動物有麝香貓、刺鼠、鼯鼠、赤腹松鼠、台灣黑熊、山羌、鼬獾、雕鴞、褐林鴞等(台北市動物園,2000a、b[9]、台北市立動物園網站[10])。登山者的登山活動或多或少會干擾到其生活的習性,甚至造成野生動、植物棲地的破壞;而夜間登山活動則會影響到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所以合理的時間調整或盡量避免在夜間行進及活動有其必要性。
此外無痕旅遊中,適當的垃圾處理並攜出是相當重要的觀念(郭育任,2005),楊秋霖(2005)亦提到營地過度使用所帶來的垃圾、排遺及水污染等,均會造成環境的衝擊並造成野生動物行為的改變。故藉由時間調整來控制私自入園的遊客人數,並確實做好教育宣傳的工作,垃圾由遊客自行攜下山,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註7) 依據營建統計年報,玉山高山步道2004年入山隊數達5,623隊,總人數高達38,507人次。
(四)登山者遊憩體驗的影響
要使登山者在環境承載量容許範圍內擁有良好的體驗品質,合理評估登山口開放時間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曾柏瑋等(2004)[11]針對太魯閣遊客的研究中提及,遊客登山選擇步道是以環境條件為主要考量,其中「步道的孤獨寧靜性」及「動植物生態具有特色」為其主要的考量因素;可見許多遊客登山除了欣賞美麗的景緻及追求自我的滿足外,無非在享受山裡的寧靜、追求自然獲得孤獨感。
但相對的,若自身的行程受到過度的限制,甚至因人數管制而無法入園,亦有可能使登山遊客的體驗品質下降,違反國家公園開放遊客參觀之本意,因此要使登山者在環境承載量容許範圍內擁有良好的體驗品質,將需要合理評估登山口開放時間調整。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域概述
圖1. 雪山登山口服務站路線圖(雪霸國家公園網站)
雪霸國家公園位於本島之中北部, 成立於1992年,總面積76,850公頃,是台灣公告成立的第五座國家公園。境內高山林立,高差達三千多公尺,以雪山為中心,向四週輻射多支稜脈,其中雪山與大霸尖山最具代表性。雪山主峰位於雪山山脈的中部,高3,886公尺,為山脈之最高點,是台灣的第二高峰,與玉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併稱「台灣五岳」 (雪霸國家公園網站)[12]。目前的登山路線有雪東線、雪山西稜線、聖稜線、大霸線、武陵四秀線、志佳陽線及雪劍線,設有服務站的是武陵地區的雪山登山口及觀霧地區的馬達拉溪登山口。目前僅雪東線、武陵四秀線及雪劍線三線開放(截至2006年11月);其中觀霧地區的馬達拉溪登山口因道路毀壞,目前暫不開放,故研究將以武陵地區的雪山登山口服務站為樣區進行調查,如圖1圓圈處。
(二)模糊德爾菲法
模糊德爾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 FDM)能解決傳統德爾菲法耗時費力及隱含模糊性之缺失。根據黃良志等(2001)[13]對三種模糊德爾菲法的研究方法進行實際問卷結果比較發現,max-min FDM雖僅調查一次即可求得預測值,然無專家共識的建立過程,且小樣本時穩定性不足;三角模糊數(Triangular Fuzzy Number, TFN)之FDM則較共軛梯度(Conjugate Gradient Search)法之FDM在小樣本時具有更高穩定性,且雖調查次數至少兩次以上,但卻可進行專家共識建立,使結果更具代表性。故本研究擬以三角模糊數之模糊德爾菲法取代傳統德爾菲法中的模糊性,以求取學者專家意見之一致性。
本研究專家選取主要為政府機關、學界及民間團體三方面;政府機關主要考量在實際進行限制管理推行及政策擬定的看法;學界則為精僻且前瞻意見之提供,民間團體則考量公共參與及符合民眾所需的基本立意。本研究選定之受訪專家學者,應符合下列其中一項原則:
1.從事登山遊憩相關之教學研究工作者。
2.曾發表與本研究主題相關或類似的文章或報告者。
3.相關經營管理單位及上級單位對相關議題具深度了解者。
4.民間單位對本研究主題有一定關心且有足夠之專業知識與認識者。
(三)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流程如圖2所示,根據研究背景及目的,經由文獻收集回顧暸解雪山登山口管理現況、時間調整緣由、預期應考量之因素或遭遇之問題,並選取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依專家提出的問題及文獻探討的結果進行歸納整合,其後編制專家學者調查問卷,藉由兩次專家問卷進行議題分析及篩選取得專家學者的共識。並由專家問卷結果為遊客問卷設計之依據,繼而執行遊客問卷實測及問卷統計分析,將分析結果進行討論,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供管理單位參考。
四、結果與討論
(一)專家問卷
本研究之模糊德爾菲問卷依據團體訪談、專家深度訪談並配合相關文獻整理之結果,建立第一階段問卷,問卷發放於2006年6月30日至7月11日進行,發出問卷40份,回收34份,回收率達85.0%。第二階段問卷則於2006年7月14日至7月25日進行,問卷發放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達91.18%;兩階段問卷的發放及回收情形(如表1)。第一階段其包含有6項時間調整之考量因素及問項18項;作業程序與申請方法分別為5項及4項問項。問卷分析藉由SPSS for Windows 14.0統計軟體及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四分位數及幾何平均數計算。本研究之整體分析以幾何平均數(G)和四分位差(Q)來表示專家意見集中與分散的情形,並以四分位數Q1和Q3來計算各問項整體評定之重要性結果,當G≧3,Q3-Q1≦0.5者,逕行選取而G<3,Q3-Q1>0.5者,逕行刪除。選取者配合新增問項進行回饋調查。根據上述之評定標準,第一階段之問卷結果有6項因素達到選取標準,兩問項逕行刪除,其餘19項需進行第二次的回饋調查。
表1. 受訪專家領域分佈及回收情形
領域 單 位 第一階段問卷 第二階段問卷
人數 回收 人數 回收
學界 中興、台灣、東華、台東、中原、文化、世新大學、發表相關文章者 12 9 9 9
政府機關 農委會林務局及其管理處、林業試驗所、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其管理站 14 12 12 11
民間團體 山岳雜誌、生態保育團體、旅行社、登山社團、高山志工、救難單位 14 13 13 11
合計 40 34 34 31
至於專家學者所新增之問項,除少部份結果偏離主題,另有部份意見為專家學者對各別問項之配套措施或可能解決方案所呈現之看法外,共增列問項25項。故整合原19項及新增25項問項,共計44項問項進行第二階段之專家問卷。
第二階段專家問卷內容同第一次問卷同樣分三個部份,僅修改部份內容及理論,問卷形式由半開放式轉換為封閉式問卷,另為收歛專家學者一致性意見,針對尚未達成共識之問項,給予第一階段之重要值幾何平均數供專家學者參考。第二階段問卷之整體分析是以幾何平均數(G)來表示專家學者對各指標之意見值,並配合四分位數Q1和Q3決定指標刪除與否;此外,以K-W檢定量(H)來計算三類領域專家學者對各問項整體評定重要性之認知一致程度,凡結果含(1) G<2;(2) Q1<2, Q3<3(3) H> (k-1)任一項者,予以刪除,分析結果有6個問項因K-W檢定達顯著水準,符合刪除標準予以刪除。
經兩次模糊德爾菲法問卷整理後,共選取出問項44項,其中同意值與重要值相差較大者(差距大於0.5),在第一階段問卷結果有3項,分別是:
(1) 能落實領隊培訓及專業人才訓練,則無需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同意值1.988;重要值3.216);
(2) 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可藉由登山行前教育及宣導來取代(同意值2.502;重要值3.128)和
(3) 因承載量人數限制時,用抽籤的方法較先來先服務的方式更佳(同意值2.575;重要值3.170)。
至於第二階段問卷中,亦有3項:
(4) 登山者應自行評估登山能力,無需以夜間管制或時間調整來管理(同意值2.174;重要值2.756);
(5) 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可僅在國定假日或寒暑假時實施(同意值1.887;重要值2.523);
(6) 入園申請截止日期,保持彈性(同意值2.180;重要值2.723)
其原因主要有2種,其一為專家學者雖認為該項問項重要,但對問的方法有不同意見,例如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與登山行前教育及宣導應同時並行,故問項應改為「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若配合登山行前教育或宣導效果將更佳」;另一種是雖認同該項問項重要,但對內容持不同意的態度(即同意值<2),例如「能落實領隊培訓及專業人才訓練,則無需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時間調整或夜間管制是否要執行,與是否能落實領隊培訓或專業人才訓練無太大關聯性,故不同意該項說法。
(二)遊客問卷結果分析
本研究遊客問卷主要可區分為4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問卷說明,第二部份為時間調整問項,第三部份為申請程序與網頁設計,第四部份為遊客個人社經背景資料。試調時間於2006年8月17日至19日,結果經信度分析將Cronbach’s α值偏低之問項做些許調整及合併,將登山安全問項刪去一項、教育宣傳中的兩項移至經營管理,一項合併至申請程序,一項刪除、遊客體驗刪除一項、經營管理刪除一項再加入教育宣傳移至的兩項、遊憩承载量及生態保護Cronbach’s α值達到預期水準,所以不予以變動,經過調整後Cronbach’s α值均達到0.7以上。
正式問卷調查時間為2006年9月17日至10月23日,於雪山登山口進行問卷發放,共計發放550份問卷,扣除8份填答不完整者,回收有效問卷542份,有效回收率達98.55%。
遊客實測問卷採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 Scale)進行量測,由極不同意到極同意分為5個等級尺度,分別給予1-5分的得分。本研究採用SPSS14.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使用分析方法有:1.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Analysis)2.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3.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4.差異性檢定:本研究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1.登山者基本資料分析
表2. 登山者基本資料分析(n=542)
類 別 次數 有效% 類 別 次數 有效%
性別 男 397 73.5 同團人數 1人 19 3.6
女 143 26.5 2-4人 66 12.4
遺漏值 2 5-8人 112 21.1
年齡 20以下 4 0.7 9-15人 143 26.9
21-30 94 17.4 16人以上 192 36.1
31-40 171 31.6 遺漏值 10
41-50 168 31.1 團體形式 登山社團 264 50.1
51-60 88 16.3 旅行社 25 4.7
60以上 16 3.0 公司 115 21.8
遺漏值 1 同學 17 3.2
教育程度 無或小學 5 0.9 家人 17 3.2
國中 16 3.0 其他 89 16.9
高中(職) 100 18.6 遺漏值 15
專科 118 21.9 登山頻率 1次 122 22.8
大學 207 38.5 2次 94 17.6
研究所以上 92 17.1 3次 86 16.1
遺漏值 4 4次 34 6.4
職 業 軍公教 125 23.2 5次 18 3.4
商 97 18.0 6次以上 181 33.8
農林漁牧 6 1.1 遺漏值 7
工 101 18.7 居住地 北部 306 56.8
服務業 103 19.1 中部 133 24.7
學生 18 3.3 南部 79 14.7
家管 15 2.8 東部 15 2.8
其他 74 13.7 國外或離島 6 1.1
遺漏值 3 遺漏值 3
註:有效%若未符100.0%,為四捨五入結果 (本研究整理)
登山者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同團人數、團體形式及登山頻率及居住地,如表2所示。抽樣結果性別以男性(73.5%)佔多數;年齡以31-50歲(62.7%)的人最多;教育程度以大專程度(60.4%)最多;職業方面以軍公教人員(23.2%)最多,其次為服務業(19.1%);同團人數以16人以上(36.1%)的團體最多;團體形式以登山社團(50.1%)為主要;登山頻率以6次以上(33.8%)最多;登山者以居住在北部地區(註8) (56.8%)的人數最多。由以上結果推估,目前登山者主要是以中年男性登山頻率較高,採大團體的登山類型,且公司和登山社團的集合為最大宗。
(註8) 居住地:北部(台北、桃園及新竹);中部(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及雲林);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東部(宜蘭、花蓮及台東);國外或離島(香港、金門、澎湖及其他地區)
表3. 基本資料之Pearson卡方檢定
變項名稱 團體形式 同團人數 登山頻率
同團人數 123.593*** - 45.330**
登山頻率 67.734*** - -
註:**表p-value<0.01,***表p-value<0.001 (本研究整理)
進一步將登山頻率、團體形式和同團人數三者進行關聯分析,則發現三者間均具有顯著的關聯(如表3)。其中同團人數與登山頻率呈負相關,即同團人數越多者其登山頻率則越少;至於團體形式中,以登山社團的登山頻率最高,多為一年平均6次以上,其他團體形式者則多為1~2次;同團人數在1~4人時多為其他團體形式,5~16人的大團體則多為登山社團。
2.時間調整及各影響因素之分析
登山口時間調整遊客之意見部份,同意和極同意佔56.6%;極不同意和不同意佔30.1%;無意見佔13.3%,資料顯示,超過一半的登山者同意時間調整,極不同意、不同意的30.1%將於討論中探討其原因。時間調整包括登山安全、遊憩承載量、生態保護、遊客體驗及經營管理5個相關因素,分析結果各因素內的Cronbach’s α值均達0.6以上,顯示各變項內部具ㄧ致性及穩定性。影響時間調整的因素中,以「生態保護」(4.01)最高,其次為「經營管理」(3.92)和「遊憩承載量」(3.83);由此可知若實施登山口開放時間調整,登山者認為將可對生態保護達到極佳的效果,其次是可以改善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並可降低更多的環境衝擊。
若以問項來看,施行時間調整後,前三項同意度最高項目分別為「應同時加強生態保育的宣導」(4.18),其次為「保護區內規劃出特別保護區,禁止任何人工設施」(4.14)與「可確保夜行性動、植物的生活與生長習性」(4.09);顯示在實施時間調整的同時,也該有相關配套措施的施行,如生態保育的宣導工作及特別保護區設置,將可更有效達到時間調整所欲產生的成效,確保當地動、植物的生長環境。
在遊客體驗方面,「增加限制,提高不變,會令遊憩體驗降低」的同意度為3.24,意見較為保留,而「顧及每個遊客的不同需求及習性,不應管制」更是趨向負面的2.88;由於兩項問項在題目設計時均是以反向意見詢問受訪者,故結果顯示登山者並不認為時間調整會造成遊客在遊憩體驗上的下降。
本研究進一步將5項因素與時間調整同意程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相互間均達顯著相關,其中「登山安全」(Rho相關係數0.529, p<.01)、「遊憩承載量」((Rho相關係數0.433, p<.01)、「生態保護」((Rho相關係數0.438, p<.01)和「經營管理」((Rho相關係數0.480, p<.01)4項與「時間調整」呈正相關,「遊客體驗」((Rho相關係數-0.333, p<.01)1項與「時間調整」呈負相關。
3.申請程序及方法分析
遊客是否親自操作過入園申請部分,只有33.5%的遊客有此經驗,而有多達66.5%的登山者無親自操作入園申請之經驗。若依全體人數進行計算,則僅採網路申請經驗者佔了26.6%;僅採郵寄申請方式者佔了1.4%;兩者均使用過的則佔5.5%。若以有申請經驗的人來看,僅具網路申請經驗者佔79.40%,僅具郵寄申請經驗者佔4.18%,兩種方式均使用過的則佔16.42%,可見在申請方法上,網路申請為最大宗的方式(曾使用網路申請者佔95.82%)。
統計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06年8月至10月份之申請案件數與人數,總計申請通過件數931件,通過總人數達5,541人次,平均的申請人數比例應為16.80%,恰巧是33.5%的一半,代表平均每個隊伍中僅有兩位曾有申請入園的經驗,如此的結果可以呈現登山隊伍多為固定領隊帶領,故多以熟識申請程序者進行操作。
申請程序項目分析中,以「作業流程及審查過程必須透明化」(4.30)的同意度最高,其次為「住宿與入園應同時申請,以方便遊客管理」(4.19)和「於期限內公佈確認入園名單,以提供保留候補機會」(4.17),且標準差都在可接受範圍內;其他問項在同意度方面均趨於同意,顯示登山者對於申請程序的各問項,都是採同意及正面的態度。至於申請程序同意度最低的項目,為「須有國家公園培訓或領有執照之專業嚮導員隨行」(3.18),顯示登山者不太願意再恢復須嚮導員隨行的限制,也有遊客認為嚮導員的執照及設計仍有許多改善空間,故不是很認同該項限制。
申請方法的分析結果,其中以「入園申請截止日期,可配合尚存名額保持彈性」(3.95)的同意度最高,其次為「無論何種管道申請,最後均需上網登入以方便查核」(3.92),結果顯示登山者同意未來可逐步調整朝向網路的方式進行入園申請,也認為在非假日申請件數較少時,可延後申請截止日期;同意度最低的則是「用抽籤的方法較先來先服務的方式更佳」(3.16),推測可能原因是有些登山者認為抽簽方式有作弊疑慮,反而缺乏公平性;該部份的各項平均值均趨於同意,標準差亦在可接受範圍內,顯示專家學者所提的申請方法改善建議,同樣獲得遊客的肯定。
再將申請程序及方法與個人基本資料進行關聯分析,並將達顯著相關的項目進行事後檢定,可發現申請程序第2項「給予第一次登山者有優先入園之權力」與同團人數呈正相關(χ2=27.853, p<.05),即人數越多的越同意給予第一次入園的優先權;此外,該項與登山頻率呈負相關(χ2=35.416, p<.05),即頻率越低者越同意優先權。若再配合同團人數與登山頻率呈負相關的結果,可看出因為同團人數越多者,其第一次登山者也越多,自然較同意對自身有利的給予第一次入園者有優先權。
至於第5項的「入園申請時間提早,可使登山團體提早擬定計畫」,僅學生族群(χ2=44.209, p<.05)站在不同意的立場,其他職業均呈現較同意的態度;第7項的「增加自備帳篷登山者的入園人數」,除團體形式為「同學」(χ2=35.122, p<.05)的登山者較不同意外,其他團體均傾向同意的看法;第9項的「須有國家公園培訓或領有執照之專業嚮導員隨行」,則以女性(χ2=12.047, p<.05 )及同團人數越多者(χ2=61.967, p<.01)越趨向同意的意見。至於申請方法的第1項「用抽籤的方法較先來先服務的方式更佳」,以同團人數越多(χ2=33.550 ,p<.01)的意見越趨向同意,此可初步說明大團體在先來先服務的處理方式上,或許因為所剩床位數的問題,屬於較不易申請的一群,故會較其人數少的團體喜歡用抽籤的方式。
4.基本資料比較分析
在個人基本資料中,與時間調整有差異的變項為「團體形式」和「登山頻率」兩項(表5);由於顯著變項內群體間的樣本數相差太大,未通過同質性檢定,因此選擇Dunnett T3的事後檢定法。經分析顯示在團體形式中,登山社團對於時間調整同意程度低於公司團體或學生團體,其可能原因為登山社團經常安排週休二日的登山活動,行程規劃會以兩天攻頂來回,故必需利用星期五下班後進行夜間登山以爭取時間,擔心時間調整及夜間管制會對其帶來不便而較為反對。
表5. 時間調整和個人基本資料的ANOVA分析
項 目 同質性檢定 差異性檢定 (I) (J) 差異(I)-(J)
團體形式 0.000 3.953* 登山社團 公司 -.446
登山社團 同學 -.830
登山頻率 0.000 3.511* 1次 6次以上 .549
註:*表p-value<0.05 (本研究整理)
在登山頻率中,一年內平均登山1次的登山者,對於時間調整的同意程度較6次以上者高,推測原因為登山頻率高的人,常常參與登山活動,時間調整後擔心會影響到其登山時間的安排,所以同意度較低;而登山次數少的人,因為不常登山,故較不在意時間調整對於其活動的影響。
(三)討論
1. 多數遊客同意時間調整之服務,然而部份登山客提出是否可將開放入園時間拉長以上午6時至下午6時為限。以8-10月申請案件及人數統計之比例來看(表6),非假日的人數佔全部人數的38%,週四非假日人數佔全部人數23%,扣除週四,週一到週三通過人數佔全部人數15%。週一到週三登山者的比例少,無時間調整提早到上午六時之必要性,週四的登山人數比平常日多,但上午八時開放入園並不會使登山者必須摸黑前進369山莊,所以是否將週四的登山口入園開放時間調整為上午六十到下午六時,可進一步討論。
2. 國家公園於實施時間調整評估時,除本研究提出之五項因素外,另有登山者提出是否可以從不影響其他登山者的睡眠品質為由進行時間調整,由於此點因切身關係到登山客權益,使得登山者體會到時間調整的不單只是行政機關的事情。
3. 部份登山者認為抽籤的方式極易形成黑箱作業的狀況,故在力求作業透明化的情境下,以保持先來先服務的方式較佳。
4. 有些登山者申請到床位後無故不來,間接導致其他登山者無法入園,此狀況似乎又以專辦登山活動的公司(商業登山)最常發生,由於此種團體人數龐大,所以只要有人數太多未到,很快就會被注意到,故民眾認為相關措施的改善是未來政策調整時極為重要的一環。
5. 本研究所指之商業登山主要是以旅行業或登山公司之單位,與登山社團不同,在此部份有可能造成登山者在填答時的混淆,而影響分析結果。
6. 登山口時間調整問項中30%的登山者是不同意時間調整的,由本研究之廖查結果及問卷調查期間研究員與登山者的接觸訪談中,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登山者自評自己有足夠的登山能力以及多年的登山經驗足以克服夜間登山的風險;另外,基於不想被限制管理的心態也是導致不同意時間調整的原因。
表6.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8~10月份申請入園統計
申請案件 通過案件
非假日 假日 合計 非假日 假日 合計
周1~4 周5~日 周1~3 周4 小計 周5~日
8月 隊數 165 225 390 81 67 148 173 321
人數 1,182 1,278 2,460 305 524 829 970 1,799
9月 隊數 105 172 277 39 54 93 130 223
人數 634 1,049 1,683 204 385 589 745 1,334
10月 隊數 121 496 617 60 44 104 283 387
人數 791 3,125 3,916 322 364 686 1,722 2,408
合計 隊數 391 893 1,284 180 165 345 586 931
人數 2,607 5,452 8,059 831 1,273 2,104 3,437 5,541
註:10月份假日包含中秋國慶連假10/6~10/10
五、 結論與建議
1. 登山口於周一至周四實施入園開放時間管理,假日24小時開放
建議:實施登山口開放時間調整評估,可根據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降低對夜行性動物的干擾及遊憩承載量的數據,例如步道沖蝕、植生披覆及設施承載量的研究成果,進行管理措施的依據。夜間管制部份,可依據目前登山者之登山特性、行程規劃安排等考量,可建議登山行程安排最早以夜間3、4點後進行為佳,除可避免打擾其他登山者之睡眠,亦可確保自身休憩充足。若從日間方能欣賞好山好水的休閒品質來看,推薦日間登山亦可提升登山的休閒品質,給予遊憩更佳的體驗享受。
2. 申請程序維持以先來先服務方式進行,未來朝向網路單一化申請
建議:申請程序要以能讓登山者認為公平為原則,建議一律採用網路申請,並在網路上公佈入園名單(姓名、身分證字號)、隊伍名稱(例如:林x祥A12247xxxx)及床位數。
3. 建立床位保證金制度以降低任意申請床位之登山者人數
建議:雖現階段採三次不到者處以乙年內不得申請入園的處罰,然嚇阻作用卻極為有限;解決申請了又不來的情況,建議可以採用保證金制度,在申請時先付ㄧ筆保證金,在截止日期前如果上網取消,退還部分費用(七成),如過截止時間內沒有取消又未到者即沒收保證金;此方式輔以現階段之罰則應可更有效的降低隨意申請及猶豫不決的登山者比例。
4. 網頁設計保留現存網路申請方式,僅部份改採勾選式選單並增加記憶功能
建議:申請表中的單位、領隊及隊員姓名、領隊及隊員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住址、緊急聯絡人、上山聯絡方式、聯絡資料(E-Mail及密碼)建議保留現階段網頁設計以填寫式登錄;然配合記憶歷史資料的方式(第二次填寫僅需填入身份證字號及姓名,即自動出現詳細資料)以方便民眾登錄。生日、進出日期及預定抵達登山口時間,建議改採日曆式勾選方式,可更快速掌握確切時間。攀登路線、山莊、性別、床位數則維持下拉式選單進行操作。至於訂床/人數建議可由填寫式改成下拉式選單,行程、「維護環境方式」及「緊急災難處理方式」3項,由填寫式改採勾選式選單操作,應可更快速便利。
5. 收取山屋維護費
建議:秉持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收取山屋維護費。為避免登山者誤以為繳交管理費後就不用清理垃圾,可藉山屋維護費功用的詳細說明加以排除,並持續對亂丟垃圾的登山者開單告發。
6. 商業性登山團體的嚴格管理
建議:國家公園可針對「商業性登山團體」進行嚴格的入園檢核動作,例如:切確的核對每位登山者的資料、落實登山者觀看入園宣導影片。
參考文獻
1.林晏州(2003)玉山國家公園步道遊憩承載量及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3(2):27-48。
2.伍玉龍(2005)山難救助。走入山林體驗台灣之美-九十四年度國家步道研討會論文集。第53-66頁。
3.歐陽台生(2005)山岳活動安全與緊急應變。走入山林體驗台灣之美-九十四年度國家步道研討會論文集。第33-52頁。
4.郭育任(2005)Leave no trace的生態永續理念與實務。走入山林體驗台灣之美-九十四年度國家步道研討會論文集。第19-32頁。
5.楊秋霖(2005)登山倫理與環境教育之推動。走入山林體驗台灣之美-九十四年度國家步道研討會論文集。第7-18頁。
6.賴明州(2000)雪山主峰線登山步道承載量之計量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補助研究生研究報告。100頁。
7.內政部營建署(2002)生物多樣性教學手冊。內政部營建署。第6單元1-22頁。
8.林務局網站。http://www.forest.gov.tw
9.台北市動物園(2000)不愛「曝光」的 ─ 夜行性動物。台北市動物園服務隊志工在職訓練講義2000年7月號。
10.台北市立動物園網站-夜行動物館。http://www.zoo.gov.tw/web3_nocturnal.htm
11.曾柏瑋、林晏州、黃文卿(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之步道選擇行為。國家公園學報14(2):1-21。
12.雪霸國家公園網站。https://apply.spnp.gov.tw
13.黃良志、謝松益、張炳騰(2001)三種模糊德爾菲法之比較-以銀行員甄選因素之評估為例。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18(1):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