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大自然中瞬息變幻無窮的山岳美景時,鏡頭和軟片共同發揮了聚光凝結成影像的重要工具。在相機的組合結構中,鏡頭就像是人類的眼睛一樣的重要。鏡頭的種類很多,常用於山岳攝影的約略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和望遠鏡頭。同時演變成單焦點鏡頭(俗稱之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
焦距固定的單焦點鏡頭,光圈亮度較大而且重量輕盈,能夠獲得高解像力的精美畫質。只是上山拍攝時要帶備多個鏡頭,取景時需要依畫面框取的幅度而得時常更換不同視角的鏡頭,才能靈巧的應對各種的題材,數個鏡頭的重量和方便性的侷限是考量使用此類鏡頭的因素。
變焦鏡頭的焦距(註1)不只一個,它能夠自由的改變焦距。用一個鏡頭可以連續的變換不同涵括視角,取景構圖上比較能夠自由的選擇,這在拍攝地受限不易靈活變動位置,來達到緊湊的構圖效果如斷崖、瘦稜附近.........等,這時候變焦鏡頭的機動靈活性能就愛到重視。一隻35mm~70mm的變焦鏡頭,就涵括了35mm、50mm、70mm三隻固定焦距的鏡頭,一隻變焦鏡頭的重量就比攜帶三隻固定焦距鏡頭的輕了很多。這對於長程多天數的山岳攝影活動時,考慮到負重的因素下,就可以選用一隻質素優良的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因為它的靈活性而受到重視,但是鏡片組數較定焦鏡來的多,析光力較差,在解像力和放大效果方面是比定焦鏡頭差一些。這些年來,變焦鏡頭的性能和質素提昇了很多。但是在選購變焦鏡頭時要以不超過三倍的變焦倍率為標準原則,例如35~70mm或28~80mm。類似28~200mm的標榜一鏡走天下的高倍率變焦鏡頭勿輕易採用,重量頗重鏡體大又長而且鏡片組數多,機械結構多而且容易鬆動,解析力弱使得放大品質差是其缺點,並不適合高難度的山岳攝影中使用。
在同一個拍攝取景地點容易更動的位置,使用定焦鏡頭往往需要前進或是後退或者是變換另一隻鏡頭,才能夠有較好的畫面視角;變焦鏡頭則可以在固定點上,藉由連續的改變焦點距離來達到緊湊的構圖,比較能夠自由而方便的進行精確的畫面取捨。
靈活的應用鏡頭,讓作品呈現最完美的結果是山岳攝影者應該俱備的要素。適用於山岳攝影的鏡頭約略可歸納為:
一、標準鏡頭—在35mm相機中約是44mm,攝影的涵括角度為五十度左右,因此將焦距在44mm至55mm之間者通稱為標準系列的鏡頭範圍。具有和人類眼睛視覺範圍相當的境界,它的視覺效果在於忠實自然的描繪出被攝景物的範圍、大小和穩定無誇張的遠近感。優秀的解像力,色彩的鮮明度高,像差小不易產生影像的變形,鏡頭的重量輕且俱有高度的機動性能如手持快拍,是山岳攝影當中頗為實用的鏡頭。也因為標準鏡頭能夠忠實的拍出和肉眼所見到景物相近似的畫面,因此比較難以用它來呈現有氣勢的山岳題材。
標準定焦鏡頭常見的為50mm或是55mm。選擇標準鏡頭時可以考慮55mm Macro的標準近攝鏡頭,它可以一鏡兩用的同時具有拍攝景覯之用和近攝微距拍攝的用途,比起50mm單一標準鏡頭的功能廣泛多了。雖然重量稍為重了些和價錢也貴了一些,卻是山岳攝影時值得採用的一隻定焦鏡頭。
接近標準焦點範圍的變焦鏡頭有35~70mm或是28~80mm。它的方便性是在一個定點位置能夠比單一標準鏡頭,從容的將景物拍得寬廣些,以及將所要拍攝進入畫面的主題拉近一些。由於此一系列的變焦鏡頭開發得早,技術較為純熟,鏡頭愈見輕小,在解像力方面有些並不輸給定焦鏡頭的質素。
二、廣角鏡頭—在山岳攝影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因為地形狹隘的限制而無法從所站立的拍攝位置再後退,好讓鏡頭能夠框取更大的畫面時;改用廣角鏡就可以在不改變原來的地點而得到更為寬廣的視角。像是在霸基附近拍攝大霸尖山龐大高聳的山容時,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比起標準鏡頭的焦距還要短而且攝影角度大過於標準鏡頭者,一般均通稱為廣角鏡頭。有35mm的小廣角、28mm和24mm的廣角鏡頭和20mm、18mm的超廣角鏡頭。重量輕、鏡體小,隨著焦點距離的縮短而使得鏡頭的視角變寬,拍出標準鏡頭所得不到的誇張而且特殊的效果來。廣角鏡頭的景深(註2)長,配合縮小光圈或者是使用泛焦對焦法(亦稱為超焦距對焦法),就能夠表現出遠近焦點貫穿,整個景觀均清晰明銳的畫面。
廣角鏡頭因為攝角廣,較為適合用來將近景如圓柏和中景作為拍攝的表現主題。容易呈現出近大、遠小的距離透視感和大小比例的誇張效果。尤其是視角愈廣的24mm或是20mm的鏡頭,遠近感的表現相當的誇張,需要注意遠方的被攝物在拍成影像後,會比實際所見景物還要渺小而難以辨認的現象,失去了立體感的韻味。
廣角鏡頭確實是常用來拍攝磅礡氣勢的山岳題材,但是它的攝影視角廣,很容易會將所有景物均收錄進入畫面裡,使得構圖鬆散紛亂無章,主題無法有效的突顯出來。此時就應該改變拍攝的方式,例如將原本的高角度俯拍或是平拍的角度,改成以低角仰拍的方法,讓重點主題突出於藍天中,使得背景簡潔有力的突顯訴求的主題。甚至於要多加移動拍攝位置,應用鏡頭的近大遠小特質,儘可能的逼近主要表現的題材如圓柏、奇石......等,讓訴說的主題明確,配景簡要的幫襯,來達到視覺上的完美境界。
常用於山岳攝影的廣角鏡頭當屬35mm、28mm、24mm,它們拍得的照片有著較少的影像變形。至於20mm、18mm甚至於16mm的超廣角鏡頭,視角太廣,很容易拍成鬆散而主題不明確的畫面,而且很容易就產生極端強烈的弧形彎曲歪斜、影像變形的特異視覺現象,這對於以忠實無扭曲的還原山林原貌的自然生態景觀攝影而言,是勿需多作嚐試的。
三、望遠鏡頭—又稱為長焦距鏡頭,和廣角鏡相反的是它的視角較為狹窄,小於標準鏡頭的視角,如80mm、105mm、135mm或是200mm均是望遠鏡頭系列。它的特性適合用於局部的描寫,能夠將遠處的被攝物拉近,讓拍得的景物比實際上看到的要大。能夠將主要景物和遠景的相互空間距離拍成強烈的壓縮感,使得層層山巒產生重疊堆置的魅力效果。
由於鏡片數量比標準和廣角鏡頭多,透光率相對較弱,使得清晰度和解析力變差。景深淺短,以致於焦點外的景物容易脫焦而產生模糊的現象,需要以縮小光圈來擴大景深範圍以及作精確的對焦。加上望遠鏡頭鏡體長,焦距越長的鏡頭份量就越重,手持拍攝時容易抖動致使影像鬆濛模糊,使用時需要輔以三角架來撐持,增加其穩定性,方能得到影像清晰的完美畫面。若是不得不需要以手握持拍攝時,應該以較高的快門速度來因應。
高山上遠處層層的山巒間,時常會蒙上淡淡薄薄的一層霧靄,透視率變差,使得望遠鏡頭無法真實的還原再現該有的飽和色調和清晰度。除非有特殊的表現目的,200mm以上的望遠鏡頭,甚少使用得到,反而是100mm左右的望遠鏡頭較為輕便,質素佳,廣為大家所愛用。像是105mm Macro鏡頭除了可以作為一般的望遠鏡來拍攝自然景觀,亦可以作為高山植物的近攝微拍之用,是和55mm Macro鏡頭一樣可以作為一鏡兩用的理想配備。
山岳攝影時,有時候受限於地形如山谷、溪流......的阻隔而無法接近被攝物主體時,望遠鏡頭就能補足這方面的缺憾,即時的靈活的作局部描繪,這是它的魅力所在。
對於常用到的鏡頭特性和呈現的效果,是山岳攝影者該用心去熟悉了解的。廣泛的山岳攝影題材中,如何適時的運用適當的鏡頭去創作,相當程度的影響了一張作品的成敗。也並非限定那一個題材就必須使用那一隻鏡頭去拍,就像高山植物的拍攝,未必一定要使用Macro鏡頭。運用之妙應當以拍者自己的創作意圖、表現方式、畫面取捨......,因時、因地、因被攝物而靈活的搭配所需要的鏡頭。多拍、多觀摩,日久生熟之後,就能夠在面對各種多樣美景時很自然的抓取所要的鏡頭來拍攝。
器材的維護
山岳攝影所使用的各類型相機和鏡頭,均屬於精密的器材,最怕劇烈的碰撞,在平時或是在山上均需小心的維護。
一、相機、鏡頭等的攝影器材,應該裝入攝影背包內隨身帶著。尤其是在出發行車至登山口之間,勿將攝影器材和公糧、登山物品混合打包進入登山背包內。避免眾多份量頗重的登山背包,零亂堆置加上車行時的晃動擠壓而碰撞到精密的攝影器材;若是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將攝影器材放進登山背包內,應以柔軟的物品如羽毛衣......等,一個鏡頭一件衣物作個別的包紮,來緩和衝擊和碰撞。搭車時也要將攝影器材包遠離引擎高溫區。不過還是奉勸各位將攝影器材包隨身帶著,因為登山背包內難免會裝填到登山的燃料來源—汽漬油或是汽油,若是稍有疏忽而洩露,將使攝影器材受到污損,是要特別小心之處。
二、防止受潮—在購買相機和鏡頭的時候,根本不需要相機皮套。不論平時或是在山中,長期將器材放進相機和鏡頭皮套裡,會因為皮套的不透氣性且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濕氣,致使器材發霉。出發上山拍照前可事先依據鏡頭和相機數量多少而準備一些乾淨未受潮的塑膠帶放入攝影背包內,如此在山區遇雨時,可以將器材以雙層膠帶包裝而不致於受潮。若是遇到連日的陰雨或是長時間需要穿行於箭竹林內,那麼一只溯溪用的防水袋,則可事前將器材整個放入防水袋內,達到防水的效用。
遇到鏡頭和相機不小心受潮而潤濕時,可以利用太陽出現的片段,將器材攤放在睡墊上,以短暫時間—視陽光之強弱約為3、4分鐘來曝曬,達到除去濕氣的目的。但是要注意裝有軟片機身背面不要直接曬到陽光。晚上搭營時,可以將鏡頭取出利用營燈的溫度來蒸發烘乾受潮的器材,但是不能太靠近營燈,裝有軟片的機身要遠離營燈的高溫。甚至可以將器材取出,營燈高掛帳蓬頂的方式,一整夜均點亮營燈來達到除濕的目的。
帶著受潮的器材下山後,不可以直接以吹風機來烘乾濕氣,應該將器材先以乾淨的絨布擦拭清淨後,再以風扇微風吹個一、二小時,之後再將器材放進電子防潮箱裡,不可以將潮濕的器材直接放進防潮箱裡。
三、白天艷陽高照下的帳蓬內,溫度很高,尤其是接近中午的頂光時為最。此時若是不再拍照而將器材放進帳蓬裡面時,要打開蓬門來達到通風降溫,勿讓軟片長時間放在密閉如火爐高溫的帳蓬內,而影響軟片的正常呈色。
四、拍完一捲軟片取出後要裝入新軟片前,要養成掀開相機背蓋後,以吹塵氣球除去軟片導軌槽和左右兩邊的軟片槽和軟片壓板上所附著的灰塵雜質,甚至於存在的污漬,來防止過片時在軟片上所產生的刮痕。需要特別叮嚀注意的是處理上述過程之時,切勿碰觸到薄薄的快門布帘。
五、鏡頭上附著的灰塵,應以吹氣球刷先行除去鏡片上的灰塵雜物,然後再以拭鏡紙沾些鏡頭清潔液—以潤濕拭鏡紙為限不可以像要水洗般的浸濕或是將清潔液直接滴在鏡片上,由鏡片中心以畫圓圈方式輕柔的往邊緣擦拭。建議完全都使用拭鏡紙較為安全,因為鹿皮、絨布、拭鏡布,在多天數的山上難以保證其乾淨無污染。
六、山岳攝影當中,難免會使用到各類的鏡頭。在更換不同的鏡頭時,灰塵難免會進入相機內的反光鏡螢幕而附著在上面,此時不可以任意去觸摸擦拭相機內的反光鏡面板,要在下山後再交給專業人員去清理。因為附著於反光鏡上的灰塵,只是從觀景窗看去時較不舒服而已,並不會影響到影像的清晰品質。按下快門時反光鏡就會彈起,之後就由鏡頭搶當解析影像的功能,因此只要鏡頭清淨無污,反光鏡上少許的灰塵是勿需去掛慮的。
註一焦距:將焦點調校到無限遠之時,鏡頭的中心點到焦點面的距離稱為焦距。
註二景深:對焦時調校準確的焦點後,被攝物焦點前後景物清晰的範圍稱為景深。對焦點之前的景深比焦點之後景深為短,前景深通常為全景深的三分之一,焦點後的景深則佔了三分之二,這是景深的特質。
影響景深的範圍有:
一、照相機和被攝物的距離—以同樣的光圈和同一隻鏡頭來拍攝同一個主題時,照相機距離主題愈近,景深就較淺短;反之相機距離主題較遠些,那麼景深就愈長。例如以50mm的標準鏡頭,光圈固定為f 8,在同一個位置分別拍攝五公尺和十公尺的景物,那麼攝距五公尺的景深就會比十公尺的景深為短。
二、鏡頭的種類—廣角鏡頭的景深會比標準鏡頭的長,標準鏡頭又比望遠鏡頭的景深長。以28mm和50mm及135mm三隻鏡頭,固定相同的光圈下,在五公尺的攝影距離來拍攝同一個主題,那麼28mm的廣角鏡頭景深最長,50mm標準鏡頭次之,135mm的望遠鏡頭景深就最短。
三、光圈的大小—我們若是使用同一隻鏡頭,光圈值開得愈大,那麼景深就短;反之若是光圈值縮小,則會有較長的景深。例如使用50mm鏡頭,光圈f 5.6的景深會比f 11的短,f 11又會比f 22的景深短。
發表日期:200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