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嚮導的任務與權責
林亮光
編按,本文為民國88年到90年,本會承辦體委會一十二個梯次高山嚮導研習會,講師林亮光先生講稿。(Dec/23/2000)
- 根據87年6月25日行政院體委會頒佈之高山嚮導員授証辦法第二條說明高山嚮導員任務如下:
一、擔任高山登山活動之嚮導
二、擔任高山山區環境之解說
三、處理高山登山活動之突發狀況
- 根據Mountaineering 6th ED中文版「登山聖經」第十七章「領導統御」對領隊所下的定義與工作內容描述:
© 在維持高山環境原貌的原則下,幫助大家完成一次安全、愉快、成功的登山之旅。
© 領隊勢必要有經驗,專業技巧要適合這次登山的性質,但不一定要是隊伍中最有經驗的一個,也不一定要最受歡迎。
© 領隊的體能要能跟得上大家的腳步,不過不一定要是隊伍中最強健的一個。
© 領隊同時又是安全的悍衛者
© 領隊是計劃者
© 領隊是專家
© 領對是教師
© 領隊是教練
© 領隊是首先提議者
© 領隊是仲裁人
© 領隊是環境的保衛者
- 領隊與高山嚮導的角色往往重覆,特別是在小隊伍中。相識的朋友決定組隊去登山,通常不會指定領隊,但是會非正式的分工,往往會有一位隊員(通常也就是高山嚮導)會被大家視為領導者。在許多登山團體中,領隊也多半具有高山嚮導的資格。
- 領隊與高山嚮導定義上的不同與工作內容的差異不是本次研討會的重點,但是簡而言之,領隊是一種活動當中產生的工作職務,高山嚮導員則是一種資格認證。
- 體委會對高山嚮導的任務只有大範圍的描述,三點原則性的指標很難讓一般登山朋友明確的瞭解到高山嚮導的工作範圍、權利、責任。特別是責任的部份,在此講究法律與人權的社會中,高山嚮導所背負的人情責任、生命責任、環保生態的責任再加上法律責任是何其沉重啊。
- 在此引用體委會委託健行登山會對高山嚮導員授証辦法修訂之研究報告中所言:對於整個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規劃而言,其中所要考慮的相關因子相當的多,也相當的複雜。在規劃精神這個部分,首要闡述本規劃報告著重的方向、思考的角度和重要的價值觀點。其中的精神不外乎以專業化、本土化、國際觀、制度化和健全管理等數個理念作為一個最初的精神。下面數項為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規劃之主要精神觀點。
[1] 規劃考量的方向以目前台灣實際的登山環境與型態為主要因子
A. 高山嚮導人數眾多,能力參差不齊。
B. 登山型態漸趨專業與多元:高山縱走、溯溪、攀岩、中級山探勘、雪地攀登和海外遠征等等。
C. 三千公尺以上高山之外的登山活動,沒有任何可以管理或輔助登山活動的制度。
D. 缺乏登山運動之培訓、養成系統,因而無法有計畫的培養台灣登山嚮導的專業人才。
[2] 思考學習國際上的登山嚮導管理制度,並認清國際趨勢與潮流。
[3] 建立台灣本身的登山嚮導制度為主。但是依然把握國際性的潮流與方向。
[4] 以發展全民登山運動為主要的考量,致力培養出真正優秀且專業的登山嚮導員。
[5] 考慮建立制度的可行性與管理的方便性。
[6] 發生山難時的責任歸屬,站在跳脫大有為政府的一個觀點;重視釐清責任歸屬。
[7] 國家政策鬆綁;由登山運動的責任歸屬、市場消費的機制、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登山社團的推薦制度互相搭配,建立一套登山運動自我管理與自我成長的制度。
- 高山嚮導應具備的技能:
[1] 熟悉登山環境: 地形,氣候,冰雪地,動植物,天文,人文。
[2] 熟悉登山相關知識: 氣象,地圖,地質,人體生理與健康,情緒管理。
[3] 熟悉登山技術: 攀岩與確保技術,無線電通訊,生活管理,救難,急救與CPR,雪地行進與生活。
[4] 負安全責任
[5] 降低風險
[6] 掌握低環境與生態衝擊之登山原則,並加以落實。
- 高山嚮導的工作內容:
[ 1] 登山計劃與執行
[ 2] 任務派遣與組織分工
[ 3] 糧食計劃確認與執行
[ 4] 交通行程計劃與確認
[ 5] 通訊架構之設計與維護
[ 6] 休息與紮營計劃與執行
[ 7] 行程管理與解說
[ 8] 隊員安全維護與健康管理
[ 9] 氣候與氣象資訊搜集與判斷
[10] 生態與環境管理與保護
[11] 風險管理與迴避
[12] 意外事件處理與參予山難救助行動
- 風險管理:
確實瞭解並使隊員也有相同的認知:本登山隊伍的能力界線、裝備、技術及後援可達成的範圍。
- 風險因子:
[1] 人為:
疏忽大自然中存在的危險
過度膨脹自我,對可接受的風險範圍過度樂觀
思慮不夠週延,有盲點
忽略情況變化或對已知的線索掉以輕心
錯誤的安全觀念與判斷錯誤
[2] 不可抗力:
自然環境的變化:颱風、暴雨、寒流
災害:坍方、地震
- Leave No Trace或是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untaineering低破壞性登山原則:
對降低環境的衝擊與提昇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時,吾人所須要思索的是那些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些是無法一蹴可及或過度極端的?(揹走所有的垃圾包括排洩物?不留下任何污染物包括洗碗水?)我們所要做到的是不燥進,不失之嚴苛但是足夠明確使所有戶外活動者能有所遵循的原則。這樣的原則是要發自於道德與關懷:關懷那些原來以人本角度思考時所忽略的生命。因此以下六大原則可協助所有的高山嚮導員來指導隊員落實LNT與EPM。
[1] 出發前應製作一份完整的登山計劃:
A. 申請目的地所應申請的各種許可
B. 攜帶適當的裝備及具備熟練的使用技巧
C. 適當的糧食計劃有助於垃圾的減量及不必要的食物殘留,並應使用可重覆使用的容器盛裝食物
D. 運用新式的裝備減少宿營與炊事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
E. 避開人潮與熱門時段
[2] 紮營與行進應儘量選在不易造成破壞之表面:
A. 行程中遵守既有的山徑,不要另闢道路;在無路徑的草原地區,眾人可分散行走,步伐輕巧,不要呈一列縱隊,使對植被之踐踏與傷害降到最低。
B. 營地儘量選擇土地或岩石,若必須在草地上紮營,動作應輕柔,次日即刻拆除營帳且同一處不要連宿二夜。
[3] 帶進去也要帶出來:
A. 即使是小紙片也會造成環境與視覺上的污染。
B. 妥善整理裝備,不要掛一漏萬。
C. 掩埋與焚燒垃圾都不是處理廢棄物的好方法,因為前者有點像眼不見為淨,安慰自己說有機物可以 自然分解…,後者是因為燃燒溫度不足,有很多無機與塑膠材質將無法完全分解,產生毒性更強,半衰期更長的產物,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污染。
[4] 真無法帶出來的廢棄物,一定要遵循適當的處理原則:
A. 大概沒有人會考慮將排洩物背出來,因此建議排洩物的掩埋應挖掘至少10至20公分深的坑洞,並且注意離水源,營地或登山步道60公尺以上。
B. 衛生紙的使用,應嚴加審慎,自然界其實有很多替代品。若非使用不可,一定要帶出來。
C. 選擇自然坡度之排水地形,勿挖排水道。高山湖泊或池塘往往由於地形下凹與不透水之黏土層所致,因此任何人為的污染物包括湯汁,炊事之廢水均有集中污染水源之傾向並且呈現不可逆之污染現象。因此避免在高山水源湖泊附近紮營且注意污水須排放於水源等高線以下或60公尺以外之區域。
[5] 遠離受保護的地區:
A. 對人文與古蹟等文化遺產,應保持勿侵入勿破壞之原則,對於非專業人員的登山者而言,無心的踐踏與入侵將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害。
B. 觀察野生動物應保持不驚擾的距離,也不要試圖餵食。
C. 不要改變營地(或沿途)原本的狀態,如果為了紮營或休息所搬移的石塊或樹幹,在離去前請恢復原狀。
D. 帶著所攝得的影像或記憶離去,不要帶走一草一木。
[6] 營火的使用應非常嚴格限制:
A. 營火容易造成永久性的地面燒灼,若無法避免用火,儘量使用已用過營火的區域或使用石材堆置
B. 柴火的來源應僅限在地面檢拾的細支幹,不要去使用枯立倒木。
C. 離營前應將營火徹底熄滅,確定所有未燃盡之柴火均已熄滅後,將灰燼在營地以外的區域大面積之灑佈,將未燃盡之垃圾打包帶走。
- 對於技術攀登或確保所需之支點,儘量利用自然地形或樹叢,不要為了攀爬的便利改變岩石的表面或裂隙。可用岩楔時就避免用岩釘。
- 活動中保持自然環境之原狀,發揮過客的禮節,不留下任何痕跡是登山中應有的美德。寵物絕不可帶入自然界,營地的架設以離去時不留痕跡為宿營者應追求的境界。
※ 參考資料:
1. 第三屆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
2. 登山聖經
3. Mountaineering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 6th ED
4. Leave No Trace: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New Wilderness Ethic
5. Eating Hearty in the Wilderness With Absolutely No Clean Up:
A Backpacker's Guide to Good Food and Leave No Trace Camping
6. Leave No Trace:Minimum Impact Outdoor Re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