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 王者的寶座-波斯都城波斯波利斯
正在加載......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進階搜尋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王者的寶座-波斯都城波斯波利斯


 

王者的寶座-波斯都城波斯波利斯

- 側記波斯文明古國伊朗之三

圖/文 丁雲芝

兩千多年前,歷史上曾發生兩場著名大火 : 在中國,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在波斯(今伊朗),亞歷山大大帝焚毀了氣勢宏偉的波斯宮殿波斯波利斯,宮中財富之多,需動用一萬對騾子和五千頭駱駝才能全部運走,無法運走的則付之一炬……

公元前 6 世紀末之後約 200 年間,阿開美尼德王朝 ( Achaemenid Dynasty, BC559~330 ) 所 建立的波斯帝國,版圖從中亞到印度河、 從埃及到地中海, 包含現在伊拉克、埃及、敘利亞、巴基斯坦、約旦、以色列、黎巴嫩、亞美尼亞、中亞、高加索及土耳其亞洲部份。是 古代世界最大、組織最建全的帝國。在此一個世紀之前,波斯人不過是個不知名的伊朗部族,伊朗高原在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 ( Cyrus the Great, BC590或580~529)統治下 首次統一,成為近東嶄新權力中心。

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 )為希臘語, 意為波斯人的都城 , 是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 DariusⅠ , BC522 ~ 486 )即位後,為紀念阿開美尼德 王 朝歷代君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 波斯語稱之為 Takht-e-Jamshid -即「 賈姆希德的寶座 」 。賈姆希德是眾神之國古波斯神話中塵世的第一位統治者,原為印度 ─ 伊朗雅利安人神話中的英雄;在伊朗民族英雄史詩《列王紀》中的賈姆希德,是伊朗皮什達德( Pishdadians)王朝的第四位國君,在他統治期間,人們學會縫製衣服 , 造船航海和行醫治病;他開採出寶石,並首次製作了金鑲玉嵌的王座。古波斯人每年歡度新春佳節的習俗,也是從賈姆希德統治時期開始的。

這座顯赫一時的都城規模宏大,始建於公元前 522年,即大流士一世鎮壓全國大起義後,開始其統治之時,前後費時70年,歷經三個朝代始得以完成,當時被喻為 「太 陽下最富裕的城市 」 。聳立在波斯平原上的波斯波利斯不僅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心臟,而且是貯藏帝國財富的巨大寶庫……直到 130多年後,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 t, BC356~323 )攻佔了這裡,在瘋狂的掠奪之後無情地將整個城市付之一炬。 波斯波利斯的敗落,象徵著由居魯士二世及其後繼者們所創建自尼羅河至印度河的龐大波斯帝國的終結。其遺跡在廢棄多年後經發掘,提供了許多有關阿開美尼德王朝的資料。 1 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文化遺產,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伊朗南部法爾斯( Fars)省,夕拉茲(Shiraz)市東北約60公里處的波斯波利斯,是古代世界最壯麗的宮殿建築。始建於公元前520年,竣工於公元前450年。宮廷建築在一個面積約150,000平方公尺,高13公尺人工開鑿的岩石基台上,依山面野,南、西、北三面有城牆防禦,牆高4.5~5.5公尺,東面緊貼Kouh-e-Rahlmat(Mount of Mercy,慈悲山)。整個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依山造勢,將自然地理形貌和人類藝術精華完美地融彙結合。宮廷正面有兩段巨大寬七公尺的石灰岩台階,共111級,每級高僅約 10 公分,可直接騎乘馬匹上登。 走完巨石台階,就進到薛西斯 (大流士之子) 修建的柱廊,是各國使節、朝廷官吏進宮朝覲時必經之處,古波斯時期即稱之為 the Gate of All Lands-萬國之門。

萬國之門,亞述宮廷雕刻設計風格的巨大人首飛牛雕像,守衛著宮殿正門。

穿越萬國之門即進入波斯波利斯城區,巨大的接見廳 正殿 阿帕丹那( Apadana,古波斯語意為謁見者) ,是帝王接見各國朝貢使節的地方 , 每邊長達 61公尺,估計可容納近萬人。大廳內外及左右柱廊頂部由72支高20米的頎長 石柱支撐, 希臘式柱體,柱頂為東方式神牛雕飾 ,還有琉璃浮雕,殿門木質鑲金並有許多石刻浮雕。

內殿石柱共 36 支( 6 × 6 )

阿帕丹那 Apadana -接見大廳外觀及內殿 假想還原圖。

阿帕丹那地面高出基地平台約 2.5公尺,北、東兩面各有台階通向大殿,是整座都城最宏偉壯觀的景象,台階右邊刻有 皇室近臣雕像,戴項圈、手鐲,手持鮮花,有石膏和青銅鑲嵌物;左邊則是波斯帝國民族服飾各異的朝貢者列隊前進的場面。當時波斯帝國共有 35個屬國,23個民族。浮雕上來自不同屬國和民族的朝覲團或手捧金銀珠寶,或牽著獅子、麒麟、雙峰駱駝等,反映波斯帝國的繁榮昌盛;浮雕中漫長、豪華、盛大而有節奏的節日慶典隊列,透過整個人群場面來體現,以恢宏氣度呈現出帝國壯麗威嚴。這些雕刻品歷經二千多年依然清晰可辨栩栩如生,使波斯波利斯成為現存最大的阿開美尼德藝術陳列館。

在接見廳的門框上,國王周圍簇擁著一群手執遮陽傘和蒼蠅撣子的僕從。

Ten Thousand Immortals -萬人不死軍

運送進貢物進宮朝貢的挑夫。

波斯波利斯大量展現的重複雕刻風格,被稱為 「 阿開美尼德王室風格 」。
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可將波斯波利斯浮雕視為一部完整體裁的連續短篇小說。

大流士一世統治的全盛時期(約為中國春秋時代),這裡學者、巧匠雲集,宮殿建築雄偉壯麗,驛道四通八達,文化盛極一時。他 的後繼者,尤其是他的兒子薛西斯和孫子阿塔薛西斯繼續進行建築工程。建設工作在波斯波利斯幾乎未曾停止過。台地上逐漸佈滿了建築群:柱廊、金鑾殿、接見廳、內苑和金庫…阿開美尼德王朝的君王們有意要把波斯波利斯建成一座擁有眾多偉大、巨大宮殿群的建築城。

HOMA-古希臘神話中半獅半鷹的鳥獸(Griffin),矗立在阿帕丹那廳外庭院短柱上,
應為實驗中之柱頭設計,未曾正式使用於城中柱頂,現在被延用為伊朗航空IRANAIR標誌。

2300多年後,遺留的空蕩門框、石柱柱基和殘碎碑石,仍如當年般凝視著一望無際的平原,也一再誘使人們進行種種揣測。 無論焚城之舉是酒後縱慾失去理智的胡作非為,或是為了報復 150年前波斯人焚毀希臘雅典衛城之仇, 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學家們各有各的說法。可以確定的是,第二天亞歷山大就下令滅火,並未似 《史記》記載項羽 『 燒秦宮室,三月不滅 』 。一夜大火雖未毀掉整個王城,燒掉的僅是建築物上層的木質殿頂結構,但這個都城從此未再被修復或使用,城牆磚土因年久失修塌坍在大火灰燼上,荒漠中襲來的 沙塵在波斯波利斯舊址堆積,覆蓋了灰燼和遺跡,將之埋藏在厚達數公尺的土層之下,意外地使其免遭時間和劫掠者的破壞……直到 1931年經考古學家發掘,歷經數十年挖掘修復,即便剩下的只有石柱、門框、浮雕及少數雕刻品, 從中想見當年的氣勢巍峨, 荒涼的古城遺跡依然展現著昔日的威嚴力度與輝煌壯美。

曾經見證帝國風華,如今低頭黯然無語-自柱頂撤下修復的角獅及東方神牛柱頭,
均為對稱設計,橫樑固定於雙頭中間平坦處,用以支撐殿頂。
高逾二公尺, 長超過三公尺, 重達噸餘,以整塊巨石雕刻而成。

自大流士一世起,阿開美尼德王朝國王陵墓均建於高聳岩壁中,波斯波利斯北方約六公里處的 Naghshe-Rostam 有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及大流士二世共四位國王皇陵。波斯波利斯城內東面慈悲山麓則有阿塔薛西斯二世、三世及大流士三世的陵墓。 Naghshe-Rostam 舊名為 Hossein Kuh ,除阿開美尼德王朝皇陵外還有一些薩珊王朝( Sasanian Dynasty, AD224 ~ 642 )時期的巨幅石刻壁畫,現在這整片區域被稱為 Naghshe-Rostam ,波斯語意為「 Rostam 的繪畫」- Rostam 是《列王紀》中虛構的神話英雄,當地人相信只有 Rostam 才能鑿開垂直懸崖岩壁,造就如此壯觀景象。

阿開美尼德國王崖墓-共分三層,上方浮雕上半部為站立在三層石階上的波斯國王,左手持弓右手舉向聖火祭壇,阿胡拉.馬茲達在正中上方,左右角落則各有月亮及太陽的圖案;
下半部則為二排共 28人高舉雙手齊力抬起波斯國王和火壇所在的平台。下層通常雕刻有銘文,但多半已遭毀壞。中間岩穴為放置石棺處。由於中間層較長,遠看成為一個巨大十字型。

這些皇陵崖墓規格一致,近 25 公尺高, 20 公尺寬,據信此種墓葬與瑣羅亞斯德教 ( Zoroastrianism )教 義有極大關連。 此教為已知最古老的宗教,公元前 6世紀由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所創,唐代時曾傳到中國,當時稱為祅教,又稱拜火教或波斯教。波斯自阿開美尼德王朝起,歷代君王均信奉此教,其主要教義是善惡二元論,阿胡拉.馬茲達 Ahura Mazda 為最高善神,以火為象徵,居於天界,創造天地萬物。惡神阿利曼 Ahriman 居於地底深處,為黑暗之神。天葬是瑣羅亞斯德教一大特色,其教義認為土、水和火是神聖不可被污染的,反對以土葬或火葬方式處理屍體,因此古代將屍體放置山頭,後則改在靜塔( Tower of Silence)內曝陳讓禿鷹食用,枯骨回收後放入山壁洞穴。現在則多葬在內壁塗佈水泥的墓穴中,以將土地與屍體隔開。目前伊朗境內教徒約僅一萬五千人,但仍循古禮祭拜阿胡拉.馬茲達,一千五百年前點燃的聖火,至今仍被這群古波斯傳人保存著。

阿胡拉.馬茲達-瑣羅亞斯德教善神, 波斯波利斯及皇陵的雕刻與銘文中均可發現,由於他是瑣羅亞斯德教至高造物之神,波斯君王即是由其授權代理凡塵事物,具君權神授象徵。
大流士一世的許多銘文就寫著:偉大的神阿胡拉馬茲達,他創造這大地、天堂,他創造人類和人類的幸福,他立大流士為王,眾王之王,眾號令者的號令者。
……願阿胡拉馬茲達保佑我,我的父親和我的子民!

「 將希臘變成世界貿易中心,把戰爭帶給亞洲,把亞洲的財富帶回希臘。 」

公元前 4世紀末,希臘世界一片混亂,滿目瘡痍,為了擺脫自身危機,重振帝國雄威,希臘思想家鼓吹聯合進攻波斯。公元前331年,25歲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領希臘重裝步兵和騎兵,擊潰了大流士三世的軍隊,二個多世紀的波斯帝國至此灰飛煙滅。亞歷山大在焚毀波斯波利斯之後,領軍繼續東進,在中亞遇到頑強的阻截,歷經血腥大戰之後,希臘軍隊取道喀布爾(Kabul,今阿富汗首都),南下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界)進入印度。 短短十年間,以武力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其幅員遠超過波斯帝國, 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起中亞、南至埃及,幾乎涵括地中海以東所有文明地區,不僅連結希臘世界與歐亞大陸遙遠腹地,並將希臘文化藝術傳至東方。西元前 323年,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因感染虐疾病逝於巴比倫城,龐大帝國在他撒手權柄同時,被摔得粉碎。

若說建築是凝固的樂章,那麼波斯波利斯呈現的是凝固破碎時的淒涼壯美,僅存的通天石柱和石刻浮雕記述著古波斯帝國的榮衰及歷史的厚重, 屬於阿開美尼德的繁華消散了, 文明印記卻清楚地留存其中,波斯波利斯凝聚著人類精湛的藝術表現和深邃的人性探索,作為歷史豐碑的價值已是永恆,不曾因時間流逝而消亡。如今時空移轉,站在波斯波利斯遺址回顧亞歷山大東征史,人類文明的脈動構築在爭戰與和平的歷史跨越中,至今 仍 令人震顫。儘管大漠風流歷經雨打風吹,畢竟為後世留下許多說不完的故事~ ( 待續 )

 

※ 波斯帝國阿開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Dynast y ) 年表

統治者

 

在位期間

居魯士二世

Cyrus the Great

BC 590 或 580 ~ 529

岡比西斯

Cambyses Ⅱ

BC 530 ~ 522

大流士一世

Darius Ⅰ

BC 523 ~ 486

薛西斯

Xerxes Ⅰ

BC 486 ~ 465

阿塔薛西斯

Artaxerxes Ⅰ

BC 465 ~ 424

大流士二世

Darius Ⅱ

BC 423 ~ 404

阿塔薛西斯二世

Artaxerxes Ⅱ

BC 404 ~ 359

阿塔薛西斯三世

Artaxerxes Ⅲ

BC 358 ~ 336

大流士三世

Darius Ⅲ

BC 336 ~ 330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