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 登山健行與生態旅遊/楊秋霖
正在加載......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進階搜尋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登山健行與生態旅遊/楊秋霖

 
登山健行與生態旅遊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楊秋霖
 

一、從自然旅遊說起

    登山健行是目前國內自然旅遊最大的一股力量,某些專家學者將自然旅遊視為生態旅遊的初步;另一些專家學者則認為登山活動的型態與行為決定是否能歸類為生態旅遊?就生態旅遊的定義而言,包括至相對未受破壞的自然地區旅遊、基於自然與文化、兼顧環境保育、環境教育或學習、促進當地社區之永續發展等幾個關鍵的目的而言,登山健行地點大都是到相對未受破壞,或人跡相對罕至的地方或景點去旅遊,除了合乎此需求外,其他的目標的達成顯然需要登山者有所認知。認知的初步就是登山健行者要養成旅遊有目標的習慣,為何而來?而非老是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其次是悠閒、從容自在的健行,而非走馬看花、趕路,或以征服百岳自許!另一個關鍵是培養與自然相關的興趣,這個興趣可能只是賞景,但能搭配的活動種類越多,登山健行將越有心得。
    筆者早期爬山喜歡選擇45月,因為台灣高山最美的季節是這兩個月份,不僅因為是野鳥求偶的季節,山中的音籟淒清,節奏高亢突出,鳴聲悠揚,在寧靜的氛圍中感覺特別的鮮明;更特別的是台灣高山最美的花卉此時綻開,包括草本、灌木,甚至喬木都開花,台灣的高山生物多樣性與花卉之美,世界無出其右者。想像歐美多數的山脈2000公尺以上植物形同絕跡,一片灰白的世界;此時台灣的高山各種杜鵑、龍膽等等豔麗花卉盛開的場面十分的光彩耀目,甚至海拔3700公尺還可以看到台灣平地常見的台灣百合呢!而午後雲煙飄渺之美,登臨其上得以親眼目睹台灣高山雲海之美。而日出晚霞之美也是登山者常見的特色。為何要去阿里山三更半夜趕早起看日出呢?畢竟西部人從容自在的旅遊是看日落,東部人才是看日出,而登山者卻可以同時擁抱日出日落之美,何其幸運!台灣的山中擁有無盡的寶藏,等待有識者欣賞。總之,最能體驗台灣之美的永遠是登山的遊客。

 
二、登山健行可以提升一些境界

    自然環境的價值多樣全面,可惜被忽略了。在現今高科技發展的時代,許多年輕的一代、甚至中壯年世代已經完全被網路包圍,網路是一種可以好好運用的科技,但非生活或生命的全部,被高度綁架的結果,多數人已不知道如何充分享受體驗自然資源之美,因此台灣的旅遊活動似乎只剩下吃喝玩樂、搞笑、shopping,有時連淺山的健行活動也都留下同樣的思維與活動,如滑手機。重新再來思考自然的價值被我們遺漏了什麼?的確是很有意義的事。在自然環境中:空氣、水質優良;擁有天然的芬芳與調和的色彩;環境清幽,提供孤獨感;生物多樣性豐富;具有文化及象徵的價值;同時也是最佳研究與教育的園地。
    以空氣的品質而論,台灣的城市綠地太少,來自國外的塵霾、工廠汙染與車子揚塵汙染很高,以國際的標準24小時應維持PM2.5〈細懸浮微粒〉25微克/立方公尺以下,台灣的各大城市可說幾乎全年都不及格,因此鼓勵在台北市騎自行車是有問題的,在台北唯有陽明山提供較好的空氣品質。在一個以森林為主要資源的生態環境可以常保PM2.5維持在15微克/立方公尺以下,而且多數的粒子都是有益健康的芬多精與陰離子。為了維持身心健康,應有的登山健行意識,包括在平坦之處行進中有時步伐可以稍快,中途休息時可向樹木做深呼吸,尤其是針葉樹,如松樹林幾乎無細菌,具有強壯身體的療效。遇到溪流、瀑布,向著水花做深呼吸,吸收豐富的陰離子,可以淨化血液,促進新陳代謝,甚至減輕躁鬱與憂鬱症。同時傾訴自然的音籟,如蟲鳴、鳥叫、風吹樹梢的聲音,溪流、瀑布拍打石頭的聲音,必能獲得身心健康最大的滿足。
    總之,大自然擁有清新的空氣、宜人氣候、水聲鳥語、迷人景色、林間精氣、落葉土徑,均是促進身心健康的要素,現今爬郊山的朋友老是走水泥或花崗岩步道,因而造成膝蓋加速退化,是不健康的思維。要知落葉厚蓋的步道,最富野趣;紅葉滿徑的步道,最富詩意;不易腐朽的針葉舖滿地面的步道,富彈性,最有益腰腳的健康。因為透過雙腳與地面直接接觸,提供外來壓力與地面的適度對抗,可以活化骨骼中的造骨細胞作用,改善骨質密度,降低髖部之骨折風險。另外,常爬高山或在高原地帶生活的人因為抗氧化能力強,血脂與血糖均低,通常身心較健康,也較長壽。因此只要擁有健康意識與正確的登山健行方式,登山健行是首屈一指的戶外活動。
    因此,台北人假日應多跑陽明山,而非在台北市騎自行車,呼吸汙濁短命的空氣。同樣的新北市的郊山也都提供最佳生態旅遊的機會,如淡蘭古道金字碑段除了歷史故事的價值,4月的鐘萼木花期結合初春的紅葉,美極了。有故事、美學,又有益健康,誰可以拒絕呢?
     走入大自然,不是只有逃避壓力、鬆弛身心;更是找尋安靜、詳和、新奇、獨特、冒險、刺激,變換生活體驗的機會;在這種幽靜的環境裡,可以遐想、冥想,充分運用大自然的氛圍,獲得創意與靈感。在今天這個資訊大爆炸以及社會充滿各種誘惑的時代,人沒有時間觀照自己,生命都是快速跑道,在社會或書本所學都是囫圇吞棗,缺乏思考與想像,這是台灣今天經濟碰到瓶頸的主因,也就是在創意主窄全球的時代,我們缺乏或不會充分運用寧靜自然的環境,來提供思維、創新的機會,自然而然的個人的人文素養與社會國家的發展都每況愈下。因為山與自然離大家都太遠了,就是近一些,我們也無法掌控它們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忘了人類的祖先來自大自然。也忘了大自然提供對靈巧萬物的觀察力及美學的鑑力,以及能激發精神或心靈層面的自我提昇之機會。

 
三、鼓勵與登山健行相關的生態旅遊活動

   台灣生物多樣性高達全球的百倍以上,以陸地資源而言,台灣是蕨類、檜木、樟樹、野鳥與蝴蝶的王國。以大家常見的筆筒樹而言,發源於2
7千萬年前的樹蕨類大發生的年代,比恐龍都早,今恐龍絕跡,它們倖存下來,今天的樹蕨大都分布在東亞與太平洋的島嶼上,都是世界列為應加強保育的物種。台灣的筆筒樹恰位居世界分布的正中心,樹型亭亭玉立,讓歐美人士驚艷有加。台灣的紅檜神木群可說是台灣最大的驚奇,因為另產檜木的美國、加拿大、日本僅存於野外的原生檜木都幾乎已經開採殆盡,遑論神木;台灣因高山險峻,檜木神木分布仍相當普遍,甚至以神木群之姿雄踞台灣的山區,紅檜奇特之根張,其長在坡地上獨特之發育方式,如分叉、扁削、壓縮、稜突、瘤凸、幹彎、空洞。台灣沒有一棵紅檜巨木之樹型長得一模一樣,這是全球自然界之大驚奇,這種自然造物之神奇,唯有台灣特殊之氣候、地形才有這樣之功力營造雕刻出來吧!紅檜繁殖於盛行雲霧帶的環境中,與帝雉、雲海形成台灣中海拔最獨特的景觀。在這個環境之中,野鳥常維持在80種以上,野鳥競鳴,演奏出台灣高山最優美的交響樂章。走一趟司馬庫斯與鎮西堡最能體驗這樣的情境。
   有怎樣的景觀資源,提供怎樣的遊憩活動,而非創造與自然不相干的活動,人總是要融入自然才有心得,才有理念的發想。台灣山區的環境,有原始、有自然、半自然的情境,其中的題材、故事,以及美學的誘導具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台灣生物多樣性故事的豐富是多數人很難想像到的,因此筆者常想台灣高山的響導如果無法說這些故事,山區旅遊的價值將跑走了一大半。自然故事包括植物、動物、地質、 地形、氣象、生態與環境;美學的體驗包括 全景、覆蓋、特徵、焦點、瞬間等等景觀因子,它們在台灣的山區俯拾皆是。
    與台灣高山資源相關的活動仍然有許多想像發展的空間。基本上適合自然環境發展的旅遊型態種類包括有賞景、賞鳥、賞蝶、觀賞野生動物、健行、爬山、攝影、繪畫、寫作、攀岩、靜坐沉思、野餐、露營、營火會、溫泉浴、釣魚、游泳、划船、觀賞歷史文物、研究自然、採集標本、解說活動、騎單車、騎馬、滑雪等等,除了水域活動與後幾項需借助工具之外,其他都是台灣山區生態旅遊最基本的型態,其中賞景、賞鳥、賞蝶、登山、攝影、健行、靜坐沉思、探究自然、賞析歷史文化、解說活動被視為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它們才是生態旅遊的主流活動。熱愛山林的人一般擁有3-5個與山林有關的興趣其實不足為怪,擁有越多興趣當知什麼叫做體驗自然?什麼是旅遊的最高境界?什麼是無窮的回味?
    因此,在登山健行途中,搭配賞景、賞鳥、攝影、靜坐沈思、探究自然等以上闡述的活動,均可以從大自然中得到學習、喜悅與啟發。而山中無光害、汙染與干擾,林相之變化、生態的演替、地形地景的形成、星相傳奇,均有說不完的故事。在此寧靜自然的環境,徜開心胸,讓觀察、傾聽、觸摸、嗅聞、意識覺的能量一起釋放,可以完全充分的體驗自然,培養對人與萬物的同理心,甚至激發創意。清朝地理學家魏源的游山吟可作為見證:「游山淺,見山膚澤;游山深,見山魂魄。與山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為一。」
 
四、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具體作為

    生態旅遊重視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自然資源才能獲得保障,提供永續觀賞或體驗的機會,讓後續來玩的登山者得以享受同等品質的自然環境。因此許多生態旅遊都訂有一些守則或規範,提醒參與者能確實遵守以維持遊憩的品質,如台灣之賞鯨規範、山岳生態旅遊規範、賞鳥守則、賞螢守則、賞蝶守則、林務局生態旅遊守則等等都是良好的案例。
    美國林務署發展之Leave No Trace登山倫理得到登山界很大之回響,我國林務局近年推動國家步道系統也將登山倫理列為宣導之重點,其重點包括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保護自然環境與野生物、尊重其他的山林享用者等。確實也感動了一些登山者願意配合實行。
   然而,目前山區的旅遊垃圾仍多,樹枝綁布條仍然隨處可見,郊山也常看到帶狗爬山的陋習,筆者近年爬郊山都須帶手杖,乃為防止野狗侵擾。還有一些登山者帶收音機爬郊山聽音樂也是很奇怪的作法。顯見爬山的人對山區資源特性的認知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野鳥的歷史演化有15千萬年之久,遠在所有哺乳類之上,野鳥與靈長類都可以辨識顏色,野鳥對環境極敏銳,因此帶狗爬山與放音樂爬山對野鳥的棲息會造成干擾,無論如何,野鳥是大自然最優美的樂章,體驗大自然的音籟就是聆聽蟲鳴鳥叫,因此帶狗或聽收音機爬山,造成野鳥遠離都不是良善的登山健行行為。除外,如果可能,盡可能穿著與自然相調和的衣服,如同野鳥學會的做法,以增加親近野鳥的機會。穿調和服裝的另一項優點是每年8-11月虎頭蜂繁殖季節也是山區相對較危險的時刻,穿著非大紅、大黃的服飾可以減少被侵襲的機會。理想的山區登山健行活動是充分感受大自然調和的色彩、季節的更替、土地的芬芳、優美交織的音律及野生動物的躍動,而非攜帶不屬大自然的器材與物件來汙染、干擾自然。
    爬山帶有冒險性,因帶有危險,才顯出與其他休閒活動多麼不同!無論如何,充分的準備,與隨時注意安全是很重要的。而掌握資源的特性可以充分體驗大自然的真善美,並保障旅途平安,山區的森林環境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亟待登山健行活動附有優質的解說或體驗活動。優越的登山導覽可以依資源之特色與步道之難易程度,推動為健康、為紓解壓力,為觀賞、記錄大自然之美,為探究、學習自然,為懷舊並探索歷史文化,為體驗原住民文化與山村之美,等等不同之登山活動。
 
 


gotop